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政策号召下,钢企纷纷开始发力“去产能”,希冀主动淘汰供给端落后产能,使市场恢复供需平衡,钢价回归正常水平。
在供给侧改革的预期之下,钢价在2016年的这个春天出现逐步回升迹象:2月底至3月,钢价开始缓慢上升;进入4月,螺纹钢和热轧板期货价格更是出现暴涨,一度引发市场对钢市出现拐点的判断。
但“去产能”的过程远非钢价回涨这般美好,其背后是整个钢铁业复兴的艰难历程。上证报记者调查发现,钢铁行业“去产能”饱含着太多的利益纠葛和历史遗留问题。“钢铁第一股”马钢股份作为一个经典样本,其在钢铁行业“去产能”中阵痛无时无处不在,由此更突显了“断臂求生”的勇气和魄力。
马钢股份:3年要去400万吨产能
“未来3年将去掉400万吨产能,安置3.5万职工,实现人年均产钢1000吨的目标。”一句话,四个数字,概括了马钢当下面临的“去产能”基本任务和难度
马鞍山,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这是一座依矿建市的城市。1953年,这里诞生了新中国华东地区第一炉铁水;1958年,这里炼出了第一炉钢水、轧出了第一根钢材。自此,这座城市有了它的另一个名字——“钢城”。
这个城市里到处都有马钢的影子,这个城市里较大规模的产业都离不开马钢。
1993年,“钢铁第一股”马钢股份挂牌上海证券交易所,借助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公司获得巨大发展,控股股东马钢集团一度成为安徽省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
“马钢曾是这个城市的骄傲,现在仍将是这个城市转型的重要动力源!”马钢集团董事长高海建一语中的。
据马鞍山市发改委副主任王维介绍,目前马鞍山的钢铁、建材、装备等重工业所占比重过高,产业层次不高,大多以提供初级加工产品、普通装备、能源和原材料为主,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而新兴产业却偏少。相当一批中小企业围绕马钢、华菱配套生产一般性金属制品、机械加工、汽车零部件等,关键核心的部件做不了。因此,近两年钢材价格的“雪崩”让马鞍山经济开始整体下滑,且下滑速度之快让当地政府意想不到。“如果‘十三五’马鞍山的发展依然没有起色,整个城市将面临与东北老工业基地一样的经济塌陷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面对“去产能”这个公认的硬骨头,高海建对上证报记者直言:“未来3年将去掉400万吨产能,安置3.5万职工(含劳务工在内),实现人年均产钢1000吨的目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安置好职工,处理好人这个核心问题,需要政府和马钢集团一起努力配合。这就是马钢‘去产能’的基本想法,菲律宾环球国际360官网正在做。”
一句话,四个数字,概括了马钢当下面临的“去产能”基本任务和难度。
马钢原一铁总厂是马钢的发源地,2015年国庆节期间关停的11号炉就坐落于此。如今,高大的炉体安静地伫立着,浑身锈迹斑斑,无声地记录下了马钢和它所在城市的历史。
“原一铁厂共4座高炉,关停的是一座500立方米高炉,相当于每年减少产能60万吨(铁)。关停后,涉及60多名职工的分流,主要解决途径是替换劳务。”马钢二铁总厂炼铁三分厂副厂长周琨向记者详细解释道,炉子虽然有大小,但作业内容差别不大。比如马钢最大的炉子有4000立方米,需要100多人,但一天产量能达到8800吨,而500立方米的小炉子需要60多人,一天产量才1600吨,不仅劳动生产率低,而且吨铁能耗也要高很多。
2016年4月,马钢进一步将一铁厂的行政建制取消,并入二铁总厂。
就在马钢去产能之际,国内钢材价格开始触底反弹,4月份热轧板材和螺纹钢过了3000元/吨这个历史拐点。对此,高海建认为这是一个价格和价值的基本平衡点。他表示:“2015年钢材价格的长期低迷,使社会库存和终端用户库存清空,但中国目前的市场需求并不足以支撑钢材价格的持续上涨,菲律宾环球国际360官网预计6月份钢材价格还会往下走。”
马钢及时抓住价格回暖的机会,生产经营状况迅速好转,实现3月份集团盈利1.6亿元,且4月份也将有较好的经营效果。
然而,各大银行的“一刀切”做法让马钢很多转型项目和以产顶进项目不得不因资金链断裂开始陆续停产。目前,公司轮轴一体化项目停了2个多月,缺口资金2个多亿。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大H型钢也都因为资金紧缺停产。
一个样本:“去产能”保人不保企
“人的安置问题处理不好,产能是去不掉的。机器说关就关了,依附于机器上的人才是‘去产能’的核心。”马钢(合肥)公司的“去产能”过程很好地诠释了“保人不保企”这句话
在《人民日报》近期刊发的一篇专访中,有权威人士称: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人不保企”,勇于处置“僵尸企业”。但当前就业领域最突出的问题是,对“僵尸企业”的处置、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会引起下岗压力显性化。这轮下岗的行业和地区较集中,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其中很多是40到50岁职工。要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政策,讲究工作方法,稳妥审慎地去产能。
马钢(合肥)公司的“去产能”过程很好地诠释了“保人不保企”这句话。
曾几何时,作为国内钢铁企业“三大、五中、十八小”中“十八小”之一的合肥钢铁集团(马钢合肥公司前身),一直是合肥的骄傲。“合肥工业看瑶海,瑶海工业看合钢”,是上世纪老合肥人的普遍记忆。然而,从1996年开始,合肥钢铁集团开始走下坡路。到2006年,持续亏损的合钢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多次出现职工上访。随着合肥市工业发展的转型升级,瑶海区成了合肥“落后”的代名词,合钢也成了拖累瑶海经济发展的“替罪羊”。
穷则思变!2006年,在合肥市政府的要求下,由安徽省领导出面协调,马钢股份通过投资控股方式重组了合钢的钢铁主业,成立了全新的马钢(合肥)公司。与大多数钢企在集团层面上兼并重组不同的是,合钢是直接被收购进上市公司,而非整合进马钢集团。在兼并重组的当年,马钢(合肥)公司就实现扭亏转盈,此后连续八年处于盈利状态,普通职工工资也从最初的年均不到一万元涨到了五、六万元。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好日子会继续下去的时候,媒体对马钢(合肥)公司污染问题的报道,让其陷入了舆论漩涡。
“小区居民门一打开,就能看到高炉;窗户一打开,就能看到料场。企业生产区与居民小区距离太近了,无法满足三公里环保距离的要求。”高海建坦言,马钢(合肥)公司厂区周边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开发,导致企业按新环保政策无法达标,污染问题确实存在。
由于媒体和社会舆论压力,合肥市政府和马钢集团开始决定关停马钢(合肥)公司。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2015年底,马钢(合肥)公司整个冶炼生产线安全、稳定、顺利实现停产。
当时,在马钢(合肥)公司高炉放散和冶炼最后一炉钢的现场,很多职工流下了眼泪。
设备关停后,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职工的安置问题。“人的安置问题处理不好,产能是去不掉的。机器说关就关了,依附于机器上的人才是‘去产能’的核心。”马钢(合肥)公司工会主席王文宝对上证报记者直言:“很多职工这10年间经历了两次转型(重组、关停),对于这次工厂关停,他们的反应特别强烈。人到了40岁,年龄优势没了,而且你不得不承认,有的人就是技术单一,离不开钢铁。一旦工厂关停,技能优势也没有了。还有,就是收入优势。菲律宾环球国际360官网这个年龄段的职工,很多都是骨干,平均年收入5万元出头,高一点的超过10万元。厂子关了,让他再出去打工,恐怕很多人是拿不到这个工资的。”
记者了解到,关于安置方案,合肥市政府给予了诸多帮助。为安置好近5000名职工,合肥市与马钢集团提供了足够的岗位。比如,合肥市国资委下属13家企业提供了1561个工作岗位;马钢集团位于肥东县的板材公司提供了900多个岗位;另外,合肥市政府还提供了1110个公益性岗位。
尽管安置方案在第一次职代会上未获通过,但马钢(合肥)公司还是调集一切骨干力量反复做员工工作,让老职工从接受、理解到支持、执行。2016年2月17日,第二次职代会复会,职工安置方案最终以96%的赞成率通过。
据王文宝介绍,近5000名职工中,除了尚未接受安置的100多人外,其他人现已全部接受安置方案,有的去了合肥市供水集团、公交集团、燃气公司等13家市属国企,有的被马钢旗下的公司安置,还有的选择了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和自主创业。
兼并重组:再也不能一哄而上
钢铁业之所以发力“去产能”,恐怕要归咎于全行业数十年的盲目兼并重组。业内人士呼吁,钢铁业的兼并重组再也不能一蹴而就、一哄而上
回首钢铁业这次去产能的缘由、过程,无一不涉及全行业这些年的兼并重组。为何要去产能?因为中低端产品产能严重过剩;为何产能过剩?这恐怕就要归咎于全行业数十年的大规模扩张,而规模扩张的一个重要捷径就是企业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对于钢铁行业不是新鲜词。早在2007年,钢铁行业已大力倡导兼并重组。在2007年至2011年间,宝钢重组八钢、韶钢,武钢重组昆钢、柳钢,马钢重组合钢,首钢重组水钢、长钢、通钢,鞍山钢铁集团与攀钢重组等,大手笔兼并重组不断;同时,区域内钢铁集团密集涌现,山东钢铁集团、河钢集团、渤海钢铁集团先后成立。然而,由于许多新的未经批复的钢铁项目上马,中国钢铁产能集中度并没有明显上升。
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需求和供给在结构上产生偏差,出现了大量低端钢材产品滞销,钢价暴跌,而高端产品却是无人生产的尴尬局面。最终,大多数钢企持续亏损严重,不得不开始新一轮改革。
以宝钢集团为例,其与新疆八一钢铁(现*ST八钢)重组经历了近十年,与韶钢松山(现*ST韶钢)牵手也过了近四年,但两家公司仍因2014年、2015年连续亏损而被迫披星戴帽,目前双双处于停牌期。最新公告显示,*ST八钢的初步方案拟为向宝钢集团或其下属子公司发行股份和(或)支付现金购买资产、资产处置并视情况募集配套资金;*ST韶钢的初步意向为出售公司全部钢铁业务资产、收购宝钢集团下属的金融业务资产。可以预见,未来上述两家上市公司主业都将退出钢铁。据此,很难评价当年宝钢集团的重组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由此,业内人士呼吁,钢铁业的兼并重组不能一蹴而就、一哄而上,甚至由政府插手干预,而应该遵循市场的选择,让市场主导。现有的兼并重组要等钢企自身搞活了再说。正如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专访中指出的:要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但对那些确实无法救的企业,该关闭的就坚决关闭,该破产的要依法破产,不要动辄搞“债转股”,不要搞“拉郎配”式重组,那样成本太高,自欺欺人,早晚是个大包袱。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还得靠发展来解决。2015年11月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从一个概念具体化为2016年的“五大任务”。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表现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配套托底政策陆续出台,结构性改革将进入实质性落地期。
从整个钢铁行业的中长期角度来看,其基本面难言显著性和持续性的改善。此外,我国钢铁行业低端产能严重过剩、高端产能不足、行业集中度过低、管理效率较低,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和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依然势在必行。
记者在采访中深刻体会到,钢铁企业在国家发展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大量职工安置在社会安定团结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去产能”的阵痛不仅是企业的阵痛,更是国家层面上改革的阵痛。只有经历这样的改革阵痛,中国经济才能走出低谷。
|